Skip to content

【吉隆坡讯】

心脏也有门?没错!人体的心脏瓣膜就像心脏的门窗,每个瓣膜都要顺利运作才能让血液运行顺畅,而主动脉瓣膜就如同心脏的“大门”,唯有大门顺利开合、畅通,心脏才能健康有效地供血,一旦瓣膜狭窄或无法闭合,心脏就会动力不足,严重时甚至会衰竭。

近年来,心脏瓣膜疾病的发病率在老年人群中明显呈上升趋势,尤其70岁以后更是高风险人群,而主动脉瓣膜狭窄(aortic stenosis, 简称AS)就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瓣膜性疾病。

很多人可能对“主动脉瓣膜狭窄”这个名词感到陌生,但你是否还记得不久前去世的台湾国标舞女王刘真?夺走她宝贵性命的元凶,就是主动脉瓣膜狭窄。主动脉瓣膜狭窄到底有多危险?让心脏专科医生告诉你真相!

吉隆坡心脏和脉管中心(CVSKL)心脏内科医生朱锦辉认为,年龄老化不应该成为患者拒绝接受治疗的理由。采取正确治疗措施,年老患者一样可以拥有维持生活素质并活出精彩人生。

朱锦辉:主动脉瓣狭窄分两类

吉隆坡心脏和脉管中心(Cardiac Vascular Sentral Kuala Lumpur,简称CVSKL)心脏科医生朱锦辉(Dr. Choo Gim Hooi)指出,主动脉瓣狭窄分成两类,一种是因退化性、钙化性或感染造成,这类患者通常年纪较大,主要是因老化导致主动脉瓣膜受损,表现一般为主动脉瓣膜增厚变硬、变形钙盐沉积等,这类病变一般会导致瓣膜狭窄或闭锁不全,引起血液倒流的问题。

另一类则是先天性的瓣膜问题:“一旦确诊为主动脉瓣膜狭窄,应尽快采取治疗措施,避免影响生活质量,同时也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吉隆坡心脏和脉管中心(CVSKL)心脏内科医生拿督罗斯里是我国首位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监督医生(Proctor),他强调未必所有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都需要立即手术,医生会先评估患者瓣膜受损程度和病变性质,再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拿督罗斯里: 退化性疾病受年龄左右

吉隆坡心脏和脉管中心(Cardiac Vascular Sentral Kuala Lumpur,简称CVSKL)心脏内科医生拿督罗斯里(Datuk Dr. Rosli Mohd Ali)说,主动脉瓣狭窄是一种退化性疾病,会随着时间推移和年龄老化而逐渐恶化,主动脉瓣狭窄初期,患者可能没有任何明显症状,一旦出现症状,主动脉瓣狭窄情况往往已经很严重,除非对主动脉瓣进行修复或置换,否则病情通常会在2~3年内进展至危及生命程度。

当然,并非所有的主动脉瓣狭窄都需要立即手术,医生会评估患者瓣膜受损程度和病变性质,才决定是否修补或置换瓣膜:“症状较轻患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但需要定期复诊追踪病情,以监测心脏瓣膜是否进一步狭窄,判断出合适的手术治疗时机。严重程度的主动脉狭窄患者,则必需接受手术治疗。随着年龄老化,人们也应该每年定期接受心脏相关的检查,才能尽早揪出心脏健康问题,及时治疗。”

主动脉瓣膜狭窄的发病率在老年人较为常见,但年轻人也可能会患上主动脉瓣膜狭窄(刘真就是例子),但年轻人的发病率远低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

老年人发病率较常见

拿督罗斯里医生和朱锦辉医生说,主动脉瓣膜狭窄的发病率在老年人(尤其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较为常见,因此门诊中也经常会看到老年人不想花钱治疗主动脉瓣狭窄,或担心花了医疗费也未必能够有效治疗,因此宁可放弃治疗的情况。另外,也有很多患者主要是由于年龄过大,无法接受传统开胸手术又等不到心脏移植而放弃治疗。然而,主动脉瓣狭窄若不治疗,这些高龄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往往会因为胸闷、气喘、活动耐力差、无法躺卧等伴随主动脉瓣狭窄而来的各种症状而饱受折磨、痛苦不堪,完全没有生活素质可言。

其实,你可能不知道?随着医学的进步与发展,主动脉瓣狭窄除了进行传统开胸手术外,也可以采用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Replacement,简称TAVI或TAVR)进行微创的主动脉瓣膜置换。这类手术通常由心脏内科医生进行。

拿督罗斯里医生说,这项微创新技术的出现,为高龄、风险因素多而且不适合开刀置换主动脉瓣的患者带来新希望:“即使是老年人,只要接受治疗也能恢复健康并延长寿命,以及重新拥有正常的生活。因此,我们应该摆脱老年患者不需要治疗的惯性思维,尤其是在医学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的出现让很多患者无需开刀剖胸,也能置换主瓣膜。”

拿督罗斯里医生同时也是我国首位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监督医生(Proctor),负责培训及监督其他医生团队熟练TAVI程序的应用和操作,帮助医生做好充分准备,以在任何形式下最大程度保护患者的利益。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

由于目前没有药物能够治疗主动脉瓣狭窄,进行瓣膜修补或置换手术,是唯一能减轻患者症状和延长寿命的方法。一般传统的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手术(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SAVR)需要开胸取出受损瓣膜,再植入成新的人工主动脉瓣膜(可采用生物性瓣膜或机械性瓣膜),但外科手术未必适用于所有患者,原因在于患上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大部分都上了年纪,而且往往会同时有其他病况(例如:心脏、肺和肾脏功能虚弱),对这类患者进行开胸手术通常会有很大的风险。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则是一种新型微创技术,经皮导管在病变瓣膜处植入生物瓣膜。适合患上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的年迈患者。医生会在腹股沟处、腿上动脉、颈部动脉、肋骨之间的空隙及其他合适的“通道”刺穿皮肤将导管插入动脉,通过血管直接进入心脏,再由导管在心脏直接置换人工主动脉瓣。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与开胸手术的分别在与无需打开患者胸腔,停止心跳植入人工动脉瓣膜,而是在患者心脏仍跳动的情况下直接植入/置换人工动脉瓣膜,而且也可以在局部麻醉或使用镇静剂的情况下完成。

这项新技术具备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而且更是特定患者人群(例如:严重主动脉瓣狭窄但无法接受外科手术、外科手术高风险群患者等)的理想治疗方案。当然,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也并非零风险,但比起开胸外科手术相对更低,建议与你的主治医生讨论,以定制出合适的治疗方案。

主动脉瓣膜出问题警讯

■胸部感到疼痛、压力或 胸闷迹象。

■经常感觉晕眩或虚弱。

■头昏眼花

■感觉疲劳

■呼吸急促或喘不过气

心悸或感觉心脏不规则跳动

■心脏有杂音

认识主动脉瓣狭窄

动脉位于心脏的左心室,是血液从心脏通往全身的管道,主动脉瓣就是开放这个通道的门。随着年龄的增长,主动脉瓣的开放度可能会逐渐狭窄。主动脉瓣狭窄是指流经主动脉瓣的血流受阻的情况,这是一种进展性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运动能力下降、劳累性胸痛(心绞痛)、晕厥和心力衰竭等。患上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如果不接受正确治疗,将会有可能会在几年内病逝。

心脏专科医生可以通过各项检查,了解并掌握主动脉瓣膜的健康情况,其中包括:心脏超音波检查/Echocardiogram(测量瓣膜的厚度、松弛以及脱垂的程度,也可以评估左心室肌肉的收缩功能和心房心室是否扩大等)、心电图检查(比如检查左心房及左心室是否肥大)、身体检查(例如:医生听诊时发现患者心脏有杂音)、颈动脉超音波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简称CT Scan)等。医生会根据个别患者情况决定需要进行哪些检查。

 

出处

Play Video